132
Notice: Undefined index: HTTP_REFERER in /var/www/html/tws_page.php on line 172
十八世紀時,德國及北歐各國普遍瀰漫著一片敬虔主義(Pietism)的氣氛,使很多平信徒心裡火熱。
1799年,一群熱心的基督徒在德國的艾伯費爾德(Elberfeld)成立了德國宣教協會(German Mission Union),目的是為宣教事工禱告和奉獻。
The Luther Rose
十九世紀初時,德國地區的教會因著傳統保守的取向,大多沒有動力和彈性發展海外宣教工作,但平信徒郤滿有異像傳福音給海外的未信者,於是紛紛組成差會。萊 茵差會與巴色差會(Basle Mission Society)及巴陵差會(Berlin Mission Society),就是當時較有名的三個差會。
萊茵差會並不是教會,但郤和當地——萊茵省(Rhineland)和西法利亞省(Westphalia)——的眾教會有聯繫,並得到這些教會經濟上的支持,得以發展宣教的工作。
萊茵差會來華宣教,與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(Karl Gützlaff)關係至為重要。郭牧師在1826年被荷蘭差會派去印尼宣教,但他一心要向中國人宣教,所以在1829年脫離荷蘭差會,作自由宣教士。 1843年,郭牧師到了香港任職「撫華度」(Chinese Secretary),負責香港華人事務。他日間在政府工作,只有晚上和週未才能繼續傳福音。
福漢會
1844年,郭牧師創立「福漢會」(The Chinese Union),意思是「欲漢人信道得福」,「福漢會」並非教會,而是一個訓練華人去傳福音的組織。禮賢會第一位信徒,亦是禮賢會第一位宣教師王元深,便是 在福漢會裏信道歸主的。後來「福漢會」會務繁重,郭牧師便去信德國的差會,請求遣派同工來華相助傳道,這便開展了萊茵差會來華宣教的一頁。